第二单元我国的国家制度测试题

2014-5-11 0:26:48 下载本试卷

第二单元  我国的国家制度(下)

一、最佳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2003年3月5日至18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合,通过了200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上述材料体观出的政治学道理有

①国务院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②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具有最高决定权高监督权③人代会和政协都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⑥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原则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截止2002年9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430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制定了800多件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制定了800多件地方性法规。这表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我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都已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框架基本形成。

A.民主政治 有法可依 法律体系   B. 民主法制 有法必依 法律规范 

C.政治文明 有法必依 法律体系   D.民主法治 有法可依 法律规范

  3.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朱镕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及关于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关于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等。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A.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因家行政机关 B.全国人大享有最高立法权以及最高决定权

C.全国人大享有最高决定权以及最高监督权 D.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法律监督机关

 4.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上述各项活动主要说明

A.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B.我国国家机构实行对人民负责原则

C.我国国家机构实行依法治国原则  D.我国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5.2003年3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法律白条”——许多人不无挪揄地用这样的词语评价那些得不到及时执行的法院判决,这里还应包括那些司法机关久拖不决的长年积案、疑案以及群众久诉不怠案件、这种“法律白条”的产生 

①客观上保护了违法者,防碍了司法公正 ②会导致当事人和司法机关之间矛盾激化,造成社会不良影响 ③严重影响司法效率,从而影响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④导致司法腐败,使法律信用彻底丧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法律白条”出现的原因,首先是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盛行。个别地方党政领导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越权干预司法工作的情况时有发生。上述行为

A违背了依法治国的本质

B表明人民法院行使职权受行政机关制约和监督

C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D虽然损害了国家利益,但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7.2003年3月18日,胡锦涛同志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我们新一届国家机构工作人员是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建设任务艰巨繁重的新形势下担负重任的,为了履行好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我们一定要努力做到忠于祖国、一心为民,坚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做人民的公仆。这一要求体现了我国国家机构 

①   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  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工作宗旨 ④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①②  B.②④  C.②④  D.①③

8.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为了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此举表明

①我国国家机构遵循了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原则 ②人民代表是国家机关的组成成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参与者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之一④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行使立法的权力 

A.①④ B.④ C.②③④  D.③④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既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又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回答9——13-题;

9.“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区别是

①   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德治属于思想建设 ②法治是国家的事,德治是公民的事

③ 法治强调权威性和强制性,德治注重感召力和劝导力④法治的对象是违法犯罪分子,德治的对象是全体公民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是因为两者都是

①   我国的国家职能      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③ 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④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我们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A.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步伐

C.完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D 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12.“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这表明依法治国是 

①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保证 

③ 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3.由“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字变化,说明我国

①进入了更加重视法律实施、依法治理的阶段 ②完全做到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③波制建设由过去以立法为主到立法与执法并重  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深化与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2002年11月2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引人注目的全国新一轮村委会换届选工作成效显著,先期的18省区市顺利完成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随着农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能力的提高,他们积极参加选举和监督选举。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平均的参选率都在80%以上。这说明

A.我国公民有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B .我国公民积极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D .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2002年9月12日,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江泽民同志在会上讲话指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的就业问题,就是为人民办实事;就是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重大实践。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就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始终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务必抓紧抓实抓好。据此回答回答15——17题:

15.政府要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的就业问题,其政治学道理是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B.政府是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机构

C. 对人民负负责是政府活动的行为准则   D.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6.解决好群众的就业问题,政府应该

A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B.依法行政 

C.把就业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      D.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7. 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为国家建设作出过贡献,理应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和帮助。这说明

A.只有履行一定的义务,才能获得相应的权利 B.公民应该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国家利益

C.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D.权利和义务都是不可放弃的

18.“911’”事件发生以后,布什总统发表讲话说,针对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五角大楼的袭击是“战争行为”,美国一定会战胜恐怖主义。12日晚江泽民主席应约同布什通电话时强调,这次袭击事件不仅给美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是对世界人民向往和平的真诚愿望的挑战,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样,强烈谴责这起骇人听闻的恐怖活动。我们愿向美方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和援助。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国家主席

A.是我国对内外最高的代表,拥有最高的权力 B.独立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

C.是我国对内外最高的代表,享有外事权   D.是我国最高权力的执行机关

19.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我们党和国家机构组织活动的重要原则。实现这一原则,有利于

① 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克己奉公,廉洁自律 

③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主动性、积极性  ④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实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南京进行了对政府的“万人评议”活动。根据群众的评议,市房产局长和市容局长被“末位淘汰”——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宣布免去二人的局长职务。根据人民群众的评议罢免政府官员说明  

①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②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特点 

③ 人民群众享有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④我国公民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享有监督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上题中“万人评议”活动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他们说:“公仆就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谁再藐视老百姓,就罢免他。”由此可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坚持

A. 人民负责原则,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  B.民主集中制原则,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C.依法治国原则,维护法律权威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维护公民权利

22.“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

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这一论断表明

A.法律和自由是根本对立的      B.有了法律就有了自由

C.法律和自由都是属于统治阶级的  D.公民的自由是相对的,不能超出法律规定的界限

23.目前,以暴力维护权利的事件不断发生,如武汉的砸打奔驰车事件,北京医患纠纷中殴打医生的事件,北京国际车展上某品牌汽车被贴上污辱性标语等等。暴力维权,维护的是自己的权利,却直接侵犯了另一方的权利。这说明,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必须

A.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C.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D.自觉放弃自己的权利

24.上题材料中暴力维权的错误在于 

①   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②无视法律的权威 

③ 没有在行使权利之前履行义务 ④丧失了护法、守法的法治观念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不定项选择题  (每题3分,共27分)

25.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国务院根据这个意见形成《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交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这体现了 

A. 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    B .全国人大具有最高决定权;

C.国务院和全国人大是下级和上级的关系  D .中国共产党可以直接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

26.2003年3月5日,朱镕基同志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继续深人开展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之所以要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是因为

A.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B.依法行政是落实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C.在实际工作中,以言代法、执法犯法现象,涉及生活各个领域

D.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27.九届全国人大5年来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l件,法律25件,法律解释8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29件。这表明

A .立法是全国人大的一项重要职责 B.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已经健全

C .我国的法制建设正在不断完善  D .国家各项事业已实现有法可依

28.2002年12月底,南京市玄武区锁金村街道锁四社区“海选”产生了自己的居委会。居民说:“投票是自己的权利、责任,也是心愿。”社区居委会实行“海选”

A.有利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B.是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具体体现

C.是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手段 D.是群众自治的一种形式

29.2003年1月26日《人民日报》报道,江苏南京市检察院全面推行控告申诉专业接待和预约接待制度。预约接待可由上访人预先约定检察院的干部在某时间接待;专业接待侧重对控告申诉人进行法律法规的解释和宣传.“两种接待”的实行,有利于 

A.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B.增强群众的信任感和法治观念

C.提高检察机关的办案效率    D.保证公民的各项权利得以充分实现

30.2003年2月26日《人民日报》报道,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工作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地开展起来。它如—股民主新风,吹进祖国大地。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有利于 

A.落实选民的监督权和选举权 B.促使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职责

C.发挥人大代表的表率作用  D.司法机关依法办事;公正司法

31.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论述

A.表明我国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B.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 

C.表明我国人民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居于主人翁地位

D.表明我国公民享有直接行使管理困家事务的权利

32.2003年3月5日,朱镕基同志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继续抓好专项整治,突出重点,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国家坚持不懈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体现了

A.国家履行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 B.国家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C.国家机构实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D.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33.在我国,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这意味着

A.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B.权利和义务都是不能放弃的

C.每一位公民在法律上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D.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同时产生又相对应而存在

四、简答题(每题9分,共18分)

34. 材料一:2002年12月底,一部被法学界称之为“20年来我国法制建设的丰硕成果”的法典——民法草案,提交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初审;有无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是判断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的制度建设指标,然而,现有的民事方面的单行法律,显然与完备的民法典还相去甚远。

材料二:当前我们最为缺乏的,是民法意识,也就是平等公平的诚信意识。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之间、法人之间,都需要增强民法意识;特别是行政机关更需要增强民法意识,转变职能.依法行政,充分尊重民法明确规定的公民和企业法人的权利。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3分)

(2)如何增强自然人与法人的民法意识?(3分)

(3)为什么行政机关更需要增强民法意识,转变职能,依法行政?(3分)

35.材料一:江泽民主席曾说:“想到还有群众尚未解决温饱,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应该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和献身精。要为人民多尽实心,多干实事。”

材料二:原北京市副市长李润五生前曾称:“我不是什么官,我是给老百姓解决问题的,活一天就要给老百一天事。”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国家机构必须遵循什么原则?为什么要遵循这条原则?(6分)

(2)怎样坚持这条原则?(3分)

辨析题(每题11分,22分,不说明理由者不给分)

36.道德主要是通过人的内心体验来调整人的行为。只要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就能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37.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干涉。

五、论述题(38题17分、39题18分,共35分)

38. 材料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材料二:由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是1982年宪法赋予村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基层民主的重要体现。]998年新的村委会组织法颁布实施至今,全国31个省份全部完成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与以往相LL,2002年村委会选举有几个明显特点:农民参选热情高;村委会干部素质明显提高;大多数农村选举能做到“法律规定的程序一步不少,农民该有的权利一点不留”。据统计,共产党员在村委会成员的比例高达七成以上。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如何有机统一的?

(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三者的有机统一关系的?

39. 材料一:2003年2月24日至26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后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建议国务院根据这个意见形成《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交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材料二:备受各界关注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3月6日上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受国务院委托,在大会上作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他说,机构改革要抓重点;解决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本次机构改革的重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所学政治常识理解材料一、二所反映出的内在关系。

(2).国务院为什么要进行机构改革:机构改革的目标是什么?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六、综合能力题

(一)   选择题

中共中央正式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我们国家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件大事,是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纲要》的实施,是我国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入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重大举措,对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据此回答1一5题:

1 材料中蕴含的唯物论道理是

A.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意识的内容有正误之分

C.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D.主观对客观有反作用

2 两大治国方略相结合体现的哲理有

①联系观点 ②对立统一观点 ③物质意识辩证关系 ④内外因辩证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 材料主要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 

①政治领导 ②思想领导 ③组织领导  ④立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4.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德治”的思想家有 

①老子 ②孔子 ③孟子 ④荀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5.时期,统治者采纳了-----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因此,“德治”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治国理念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A.汉高祖贾谊       B.汉文帝晁错 

C.汉武帝董仲舒      D.汉景帝司马迁

(二)主观题

6.汉初,吸取秦亡教训,根据经济凋敝的局势,一度把“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作为统治思想;为适应大一统政治局面和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从此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治国思 想便是“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了。每当统治初期,统治者能遵循休养生息的道家思想, 统治中期便实行严刑峻法,而始终标榜以儒家思想为正统。这种思想体现在时间较 长的封建统一王朝,如汉、唐、明、清等。在中国古代分裂割据时代或一些统一短的王朝.这种思想几乎不能完全体现出来。

  统治阶级维护统治,都会根据政治、经济形势,确立相应统治思想作为施政的指导、并以此规范公众和社会的行为。儒、道、法家的治国思想是中国古代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其精华部分对现代中国仍有借鉴作用。

“法治”与“人治”都是管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中国,“人治”的历史非常久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言出法随”等都是“人治”的典型表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逐步告别“人治”,走向“法治”。1996年召开的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列入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 过的第三个宪法修正案,又把这一观点载入宪法。

  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的是哪个时代的经济政治生活?

  (2)“人治”与“法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我国必须从“人治”走向“法治”?

  (3)在世界历史上,最早确认“法治”原则是哪个国家?是以怎样的形式确认的?

  (4)我国实施的依法治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依法治国有何区别?

第三单元  我国的国家制度(下)能力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C 4.D 5.A  6.A 7.D 8.A  9.A 10.B 11.A 12.B 13.B 14.B 15.C 16.B 17.A 18.C 19.B 20.D 21.A 22.D 23.B 24.D

二.不定项选择题

25.AB  26.AB 27.AC 28.ACD 29.ABC 30.ABC 31.ABC 32.AB 33.AD

三.简答题

34.答(1)反映了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3分)

(2)要切实做好普法教育工作.加大民法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形成人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风尚,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3分)

(3)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在国家机关体系中,行政机关所占比重最大,人数最多,与人民群众关系最为密切,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也最大,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政,才能把依法治国落在实处。(3分)

35.答:(1)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为人民办事的机构,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宗旨。(6分)

(2)①密切联系群众。②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监督。③坚持从群众中来,至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3分)

四、辨析题

36.答:(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于规范人们的行为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对社会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4分)

(2)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发挥道德的调节作用,还要发挥法治对社会的调节作用,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必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没有法治的国家,不是真正意义的民主法制国家。(5分)

(3)题中观点只强调德治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法治的作用,因而是片面的。(2分)

37.答:(1)依据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均不得干涉。(3分)

(2)就国家机关而言,人民法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负责,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要受到国家权力机关和同级人民检察院的监督,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另外,人民法院必须接受、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各民主党派、新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也有权对人民法院依法进行监督。从公民的政治权利看,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依法行使监督权。(6分)

(3)因此,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并不等于不受任何干涉,而是要受到各种形式的监督和制约。(2分)

论述题(35分)

38 答:(1)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第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第三,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第四,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党领导人民通过一定的法定程序制定宪法和法律,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念、成为全体人民共同遵守的规范。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行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8分)

(2)宪法赋予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的权利,新的村委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体现了人民自主管理自己事务的行为是有法可依的;“大多数农村选举能做到法律规定的积序一步不少,农民该有的权利一点不留”。体现了广大村民严格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切实的尊重和保障;“共产党员在衬委会中的比例高达七成以上”,体现了党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并且以自己的先进性和组织领导能力保证了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统—。(6分)(综合分3分)

39.答:(1)材料一、二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国务院三者的关系。(2)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建议国务院根据这个意见形成《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交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正是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的体现。(3)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正是全国人大拥有最高决定权的体现。(4)国务院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由全国人大产生,因而国务院要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最终由全国人大批准。(8分)

(1)国务院之所以要进行机构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推动我国上层建筑更好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已有的机构与现行的有些体制不太适应,需要改革和调整。(2)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调整和完善政府机构设置,理顺政府部门的职能分工,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3)国务院机构改革体现的哲理有: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因果联系原理方法论;主次矛盾原理及方法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7分)(综合分3分)

六、综合能力题:

(一)选择题: 1D  2A 3A 4C  5C

(二)主观题:

6.答:(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的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在经济上实行奴隶制生产关系、国王是生产资料和奴隶的最高所有者。在政治上是君主专制统治,国王拥有最高统治权,君言即法律,实行个人独裁统治。

  (2)“人治”不要法律,掌权者谁的地位高、谁的权力大,谁就说了算,不是以统一法律法规办事,而是凭长官意志办事。“人治”往往造成政令不畅,决策失误,公民权益受到侵害。“法治”就是依法治国,国家制定体现国家意志和利益的法律,然后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治理国家和社会不依个人意志为转移。这是现代文明和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建立起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律体系,并领导人民群众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一切国家机关都依法办事,依法行政,这样才能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防治各种腐败现象。

  (3)在世界历史上,最早确认“法治”原则的是法国。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中首次确认“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1791年,法国在宪法中以根本法的形式肯定了这一原则。实行“法治”,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建立民主政治制度的必然产物。

(4)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借鉴资本主义国家许多先进成果,但与其又有本质区别。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是资产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实行法制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统治。我国的法律是党领导人民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的,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工具。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