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政治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新教材)试卷
(开卷考试,考生可携带教材及其他相关资料。90分钟完成,满分10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填空题(共6分,每空1分)
1、2007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 。
2、2007年10月3日,2007年世界夏季特奥运动会在 隆重开幕。
3、2007年10月24日,我国的“ ”探月卫星成功发射,这表明中国已具有深空探测能力。
4、2007年11月25日~27日,法国总统 上任以来首次访华。
5、200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 周年纪念日。
6、2007年12月18日,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正式揭晓,世博会吉祥物的名字是“ ”。
二、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生活与工作的关系问题 D.静止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物质的概念表述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据此可知,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能动性 B.可知性 C.运动性 D.客观实在性
3、中国古代的许多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例如“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画饼”可以暂时“充饥”,“望梅”可以暂时“止渴”,这是因为( )
A.物质具有决定作用 B.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意识第一性
4、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体现的哲理主要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
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 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5、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实事求是”的“是”是指( )
A.规律性 B.物质性 C.客观性 D.矛盾性
6、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中写到,“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智慧和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青藏铁路的建成表明( )
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
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
D.人类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7、右图喻示管理学理论中经典的“木桶原理”,即木桶的蓄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这蕴涵的哲理是( )
A.量变引起质变 B.事物发展不平衡
C.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D.整体离不开局部
8、当前,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着不顾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一味仿古的倾向,导致“千城”一面。这种做法主要违背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是( )
A.规律客观性原理 B.矛盾特殊性原理
C.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D.联系普遍性原理
9、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资源不断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哲学依据是( )
①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真理是实践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话表明真理的根本属性是( )
A.主观性 B.客观性 C.普遍性 D.发展性
三、不定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
1、读右图,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好伙伴,他们的造型融入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材料表明,“福娃”的创作( )
A.其素材来源于客观世界 B.说明意识具有主观随意性
C.是意识能动性的充分体现 D.不受客观存在的制约
2、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被分为两大阵营,这两大阵营是( )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辩证法 D.形而上学
3、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最重要的特点是( )
A.重复性 B.稳定性 C.客观性 D.多样性
4、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基本特征在于:实践是( )
A.客观的物质活动 B.自觉的、能动的活动
C.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D.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
5、人的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的形式包括( )
A.表象 B.概念 C.判断 D.推理
6、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是( )
A.运动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 C.发展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7、在下列成语中,能够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是( )
A.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B.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C.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8、《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我们党强调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是因为人民群众( )
A.是历史的创造者 B.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C.是我们国家的主人 D.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四、问答题(共30分,每小题6分)
1、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2、为什么说实践对人的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3、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这种指导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4、读右边的漫画可以看到,漫画中的人总在哀叹“自己不如人是因为人家的机遇比我好”。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不理解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简述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5、作为世界最大的玉米生产国,美国把玉米燃料乙醇工业当作一个绿色能源产业加以发展。近年来,出于开发新能源和消化陈粮等多种考虑,中国也发展了这一产业,但这一产业的迅速发展引起玉米供需关系明显变化,并影响到其他相关产业正常发展。2007年,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不支持玉米燃料乙醇工业过度发展。
上述材料体现了那些哲学道理?
五、小论文(共20分)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要求全党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这有利于解决中国发展新阶段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
“生态文明”的理念,批判反思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环境污染的代价,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请以《建设生态文明的哲学思考》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小论文。
要求:
(1)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论点、展开论述。
(2)根据论题要求,恰当运用当前时政材料或生活中的事例,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3)条理清晰,语言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