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班第六、七章测试卷

2014-5-11 0:35:58 下载本试卷

高二生物班第六、七章测试卷

(满分150分,答卷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其培育的杂交水稻依据的原理是

  A、基因分离   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变异

2、与阿波罗登月计划相提并论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任务是基因组整体序列的测序工作。“测序”是指测定

  A、DNA的碱基排列顺序      B、信使RNA的碱基排列顺序

  C、转运RNA的碱基排列顺序    D、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3、已知某物种的细胞中含有26个DNA分子,其中2个DNA分子各含有24000个碱基,由这两个DNA分子所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中,最多含有多少种氨基酸

  A、8000种    B、4000种   C、16000种   D、20种

4、检测DNA的试剂是

A、斐林试剂           B、95%酒精

C、0.14mol/L NaCl溶液       D、二苯胺试剂

5、下列各项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与翻译过程无关的是

  A、DNA   B、信使RNA    C、转运RNA   D、核糖体

6、中心法则是指

  A、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B、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C、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       D、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过程

7、基因型是aa的小麦去雄后,接受了基因型为AA的小麦花粉,则其所结种子的种皮、胚和胚乳的基因型分别是

A、aa、Aa、Aaa          B、Aa、Aa、aaa 

C、AA、aa、Aaa          D、aa、Aa、AAa

8、人的体细胞含有23对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染色单体已分开),细胞内不含有

A、44条常染色体+XX性染色体  B、44条常染色体+XY性染色体

C、44条常染色体+YY性染色体  D、两组数目和形态相同的染色体

9、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双亲表现型正常,生出一个患病女儿,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母亲患病,父亲正常,子代中有正常儿子,不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

C、双亲表现型正常,生出一个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

D、一个具有n对等位基因的的精原细胞,能产生2 n种配子

10、如果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则这一变化一定会导致

A、遗传性状的改变       B、密码子的改变

C、遗传信息的改变       D、遗传规律的改变

11、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DDtt,ddTT)杂交,在F1自交产生的F2中出现的重组性状类型的个体占总数的

  A、5/8      B、3/8     C、1/2    D、9/16

12、如左图是某遗传病家系图。如果III6与有病女性结婚,则生育有病男孩的概率是

   A、1/4       B、1/3

C、1/8       D、1/6

13、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Rr,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该生物产生的配子类型中有

   A、ABR和aBR        B、ABr和abR

   C、aBR和AbR        D、ABR和abR

14、香豌豆中,只有当A、B两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开红花。一株红花植株与aaBb杂交,后代中有3/4开红花;若让此红花植株自交,则其自交后代的红花植株中,杂合体占

   A、0     B、1/2     C、2/3     D、8/9

15、八倍体小黑麦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112个,其单倍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

   A、56个   B、28个    C、14个    D、7个

16、一个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A、突变    B、自然选择    C、隔离   D、基因重组

17、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8%,aa的个体占4%。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A、57%,43%         B、36%,64%

C、18%,82%         D、92%,8%

18、用生长素处理二倍体番茄所得的无籽番茄是

   A、YR     B、Dd     C、Ab    D、BC

19、将二倍体玉米的种子萌发成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待其长成后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一种新的植株,下列有关对这株新植株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是单倍体  ②体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③不能形成有遗传效应的配子 

④有同源染色体   ⑤能形成有遗传效应的配子  ⑥是可育的  ⑦是高度不孕的

A、①④⑤⑦  B、①④⑤⑥  C、①②③⑦   D、①②⑤⑦

20、如果在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多,从根本上说,很可能是

A、该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

B、该种群的全部生物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体

C、该变异性状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显性的

21、1937年某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白三叶草移到瑞典栽培,这里气候较寒冷。最初白三叶草的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对这一事实做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

C、三叶草在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D、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22、由于某种原因使森林中几乎所有树木的树皮颜色由棕色变成了灰白色。使该森林中不同颜色蛾的数量发生了变化。多年以后,下图中能恰当表达这一变化的是

23、人工选择能选育出良种、自然选择能形成物种,这两方面共同的选择基础是

A、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普遍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生物都在进行生存斗争     D、人和自然界的选择力量

24、达尔文在加拉帕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

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的地雀物种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成不同的物种

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D、自然选择对不同的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25、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在长期有农药的作用下,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26、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阻止了种群的基因交流

B、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7、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行为的细胞器有

A、细胞核   B、线粒体   C、叶绿体   D、核糖体

28、下列各种措施中,不能够产生新基因的是

A、小麦有性杂交产生的后代

B、X射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高产菌株

C、用花粉离体培养出的后代

D、用生长素处理获得的无籽番茄

29、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在自然条件下,硝化细菌产生变异的来源可能来自于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条件的变化

30、下面是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行理论的核心

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进化过程的结果在于有利变异的积累和加强

31、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

A、使用抗菌素的剂量不断增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变异

B、抗菌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C、抗菌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D、病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菌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

3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有: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隔离,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高二   班  姓名         学号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80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个小题,共80分)

33、(8分)现有从生物体内提取的一个DNA分子(称为第一代),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在实验条件下合成一个新的DNA分子。

(1)第二代每个DNA中有   条含3H的脱氧核苷酸链,它们之间的碱基排列顺序       (选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

(2)已知第一代DNA分子中含1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占35%,那么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二代需   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3)不同生物的DNA分子的A+T/G+C的数值不同;而猪或牛的各种组织细胞的DNA的碱基比率大致相同,这一事实表明,DNA分子结构具有

      性和      性。

(4)下列是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靠氢键相连,其中正确的是(  )

34、(10分)下图为人体内蛋白质合成的一个过程,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合成多肽的原料是          

(2)图中所示属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      步骤,该步骤发生在细胞的      内。

(3)图中I是       ,I上GAA相对应mRNA上的碱基序列被称为       。按从左到右次序写出II内的mRNA所对应的DNA碱基序列                       

35、(10分)某育种科学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控制小麦穗大与小的基因分别用D、d表示,控制不抗病与抗病的基因分别用T、t表示)。自花授粉后获得160粒种子,这些种子发育成的小麦中有30株为大穗抗病,有X(X≠0)株为小穗抗病,其余都不抗病。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30株大穗抗病大麦的基因型为         ,其中从理论上推测能稳定遗传的约为      株。

(2)将选出的大穗抗病小麦种子晒干后放在容器内,采取什么措施可延长贮存期(答案不得少于三项措施)?                

                    

(3)上述育种方法是         ,选育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还可以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36、(10分)下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请据图回答:

(1)果蝇的体细胞内有       个染色体组。

(2)其性别是    性。若测定该果蝇的基因型,选择与它交配的果蝇的基因型为        

(3)若基因型为BbXDXd,则两对等位基因按照      规律遗传,可产生各种基因型的配子数量比例为      

(4)若果蝇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一个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cXD,则该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三个极体基因组成为             

37、(12分)现有两纯种小麦,一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I、II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问:

(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       ,方法II依据的变异原理是         

(2)图中①和④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3)(二)过程中,D和d的分离发生在          ,(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         ,(四)过程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        

(4)(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体占      ,如果让F1按(五)(六)过程连续自交2代,则⑥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5)如将方法I中获得的③⑤植株杂交,再让所得到的后代自交,则后代基因型比例为                     

38、(12分)下图分别是两种遗传病的家系,据图分析回答:

(1)判断:甲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   性遗传;乙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   性遗传。

(2)图甲I2的基因型为      (设显性基因为A);图乙中I2的基因型为       (设显性基因为B)。

(3)若乙图中的III1和III3婚配,则属于     婚配,他们生出病孩的几率是    

(4)若甲图中的III1和III2婚配,其小孩患病的几率为      

(5)甲图中III3为纯合体的几率是       

39、(12分)下图为某雄性动物的某种细胞连续分裂过程中一个核中的染色体含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的名称为         

(2)a到e中,常用作辨别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时期为[  ]    。若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j期细胞的基因型为a,则此种变异的来源为       

(3)请在上图中画出相应的DNA变化曲线。

(4)已知该雄性动物可能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

  ①请你选择最适合的个体与该动物交配后能确定此雄性动物的基因型。

答:最适合个体的基因型是        

  ②预期实验的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40、(6分)如图是某群岛上物种演变的模型(A、B、C、D代表不同物种),请据图回答问题:

(1)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两个外部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甲岛上的B物种迁移到乙岛后,不会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的内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外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迁移到乙岛的B物种进化为D物种(而非仍是B物种)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2004-2-27)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2、A 3、D 4、D 5、A 6、D 7、A 8、B 9、D 10、C 11、A 12、D 13、A 14、C 15、B  16、C 17、A 18、B 19、B 20、A 21、C 22、D 23、B 24、B 25、C 26、B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7、BCD 28、ACD 29、AD 30、BCD 31、CD 32、AB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个小题,共80分)

33、答:(1)1 不相同 (2)90 (3)多样 特异 (4)B

34、答:(1)氨基酸 (2)翻译 核糖体 (3)tRNA  密码子 TGATTCGAA

35、答:(1)DDtt Ddtt 10  (2) 低温、低湿、低氧 (3)杂交育种 单倍体育种

36、答:(1)2 (2)雌 aabbccXdY (3)自由组合 1:1:1:1 (4)AcXD aCXd aCXd

37、(1)I 基因重组 (2)DT ddTT (3)减I后期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4)1/3 1/2  (5)DDtt :Ddtt :ddtt = 1 :2 :1

38、(1)常显 常隐 (2)Aa Bb (3)近亲 1/6 (4)2/3 (5)100%

39、(1)精原细胞 (2)[ C ]中期 基因突变 (3) (4)aabb 

a.可一雌与多雄交配,后代个体数量多,较为符合统计学规律

所生后代中,只有1种表现型,则此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

所生后代中,有2种表现型,比例为1:1则此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所生后代中,有4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此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

 b.若只考虑1雌与1雄测交:

   后代表现型全为双显性(A_B_), 则此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

   后代表现型为一显一隐(A_bb), 则此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

   后代表现型为一隐一显(aaB_), 则此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

    后代表现型为双显性(A_B_), 一显一隐(A_bb), 一隐一显(aaB_), 双隐(aabb)则此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

40.(1)自然选择;地理相隔  (2)种群的基因库;生殖隔离

(3)自然选择;地理相隔

解析:(1) A物种原是同一自然区域的生物类群,后来其中一部分迁移至甲岛生活,另一部分迁移到乙岛生活。由于甲、乙两岛的自然环境条件不同,对同一物种的两个种群基因频率进行不同方向的选择,而甲、乙两岛的地理隔离又阻止了两个种群的基因交流。久而久之在甲乙两岛上产生了两个新的基因库,形成了B,C两个新物种。

(2)甲岛的B物种迁移到乙岛,由于B和C是两个物种,有着不同基因库,再加上两者有生殖隔离,因此,B物种不会与C物种进化为一个相同的新物种。

(3)由于乙岛的自然环境与甲岛不同,以及生殖隔离的原因,迁移到乙岛的B物种可能进化为D物种。在B物种的基础上进化为D物种的条件:一是甲、乙两岛的环境不同,即自然选择的条件不同。二是由于地理相隔,不能与B物种自由交配,长期没有基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