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月考语文试题.[上学期]

2014-5-11 0:11:16 下载本试卷

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题


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寒(xuān) 陈(tuán)老祖  (zhuó)子 《(lùn)语》

B.形(hái)  (miào)种 新(zhēng) 桌(wéi)

C.讪讪(shàn)  (jǔ)嚼  执(niù)   惴(zhuì)

D.吸(shǔn) (hú)水  (biāo)局  革及(sǎ)鞋

2.选出只有一个错误字的一组(  )

A.赉恨  寒伧 啜泣 目不交睫      B.诀窍 狼籍 宛转 要言不繁

C.纨裤  庾毙 搭讪 理曲词穷      D.竦然 踌躇 廖落 长矛毒孥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同义的是(  )

A.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

B.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C.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

D.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

4.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要耐心教育孩子,不要    他们的自尊心。

②时至今日,语言文字的    仍然存在混乱现象。

③我仿佛窥见鲁迅先生丰富的精神世界……相比之下,越发显出我自己的   

A.伤害  应用 浮浅            B.损害 运用 肤浅

C.伤害  运用 浮浅            D.损害 应用 肤浅

5.成语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长篇小说要把众多的人物、众多的事件组织成为一个完整、谨严、匀称的艺术整体,因此它的结构更为作家呕心沥血,刻意经营。

B.按照每一集的情节,人物带给观众的总是无法割舍的思考,有时还有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之间波澜壮阔的较量,结束时还伴随一首褒扬善良、鞭挞罪恶的片尾曲。

C.聪明的人吃一堑长一智,而他则是光吃堑不长智,问题在于他对别人的善意建议总是置之度外。

D.《项链》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情节。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最后发现项链是假的,结构安排真是匠心独运,给人以妙手回春之感。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现代小说史拥有鲁迅、茅盾、巴金、老舍等杰出的一批小说家。

B.祥林嫂是一个受压迫妇女的典型,从她悲惨的一生中,有力地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C.中国历史上的浪漫主义者都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爱好飘泊的天性,虽然物质生活困苦,情感却很丰富。

D.作品描写了特区的新人新事新主题。

7.联系语境,为下列语句中划横线部分,选填最妥当的一项(  )

临日,贾母带着蓉媳妇乘坐一乘驮轿,王夫人在后,亦乘坐一乘驮轿;贾珍骑马,率众家丁护卫。    ,并放些随换的衣包等件。

A.婆子丫环坐几辆大车         B.又有几辆大车,婆子丫环等坐

C.又有几辆大车,与婆子丫环等坐   D.几辆大车,婆子与丫环等坐

8.对下面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和它的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痴如西子胜三分。

——运用比喻、对偶、夸张、拟人、排比等手法,表现人物聪慧灵秀、体弱多病的特点

B.粉色荷花箭高高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运用拟人,暗示白洋淀抗日游击队员具有高度的警惕性。

C.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运用比喻和夸张,表现刽子手的凶恶和老柱的胆怯。

D.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运用借代,说明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语言,也是他借以躲避现实生活的一个“套子”。

9.选出对人物眼睛描写分析正确的一组(  )

①店里坐着许多人,老栓也忙了,提着大铜壶,一趟一趟的给客人冲茶;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

②欧也妮把金路易铺在桌上,他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好像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孩子呆望着同一件东西。

③近旁的人默默地站着,母亲看见了他们的饥渴一般注视着的眼睛。

A.①穷苦劳累  ②嗜财守财  ③饥渴难耐

B.①缺乏睡眠  ②精神专注  ③盼望真理

C.①穷苦劳累  ②嗜财守财  ③渴望真理

D.①内心痛苦  ②聚精会神  ③渴望真理

10.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体裁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失街亭》——罗贯中——明末清初——白话小说

B.《项链》——莫泊桑——英国——小说

C.《装在套子里的人》——果戈里——俄国——小说

D.《药》——鲁迅——现代——短篇小说

二、填空题(15分,每小题3分)

11.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          ,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祝福》

12.郡王为“荣禧堂”手题对联,形容衣饰华贵的句子是          。——《林黛玉进贾府》

13.谡大笑早:“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          。’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失街亭》

14.小说以     为中心,通过完整的       来反映社会生活。               是小说的三要素。

15.《祝福》里提到的《四书衬》是清朝骆培解说“四书”的一部分。“四书”,宋朝   抽取《礼记》中的《    》《   》两篇,和《    》《   》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三、阅读题(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13分)

(1)生日这天晚上,我又点燃了这盏灯,一盏极普通又极不普通的小油灯。

(2)一个洗得透明的墨水瓶,瓶盖上加放着一枚乾隆年间的长钱,一根鸡肠线从钱眼中穿过,在通过钱眼处的肠线上包了一块用空的牙膏皮,粗细与钱眼相宜,在瓶里添上煤油或柴油,灯就可以点燃了。

(3)随着摇曳的灯光,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之中。

(4)30年前,5岁的我随当教师的母亲住在山区一个小学校里。这里山青水秀,但很贫瘠,没有电灯,家家户户都用自制的洋油灯。晚自习的时候,学生们便点起一盏盏大小不一的洋油灯,暗淡的光环映出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几十盏汇集在一起,宛如一片星星。

(5)尚不谙事的我便开始学着做油灯,但总也做不好,还弄得满手墨污油垢。钟情和好奇驱使我悄悄拿了临窗口坐着的那位小姐姐的油灯,倒掉瓶里几近枯竭的油,用一块塑料布包好,藏在贴身的背心里。

(6)夜深了,妈妈批改完作业,在昏暗的油灯下做油灯。我问妈妈:是给三儿做的吗?妈妈说:你还小,用不着,我是给班上的女学生巧巧做的,她的油灯不知被哪个淘气鬼拿去了,哭得好伤心。

(7)我的心咯噔一下,手不由自主地捏住了那盏本不属于我的油灯。

(8)当妈妈看见我用渗着汗水的小手摸出那盏油灯时,一向慈祥的脸上显露出一丝令我陌生的表情,右手也随着高高举起。但妈妈的手并没有落下来,她可能已从我滑落的泪珠中看到了悔恨和委屈,看到了我本性善良。

(9)清晨,妈妈叫醒我,送给我这盏属于我的小油灯,并嘱咐我后来才渐渐明白的几句话。妈妈说:有了灯,就没有黑暗,没有恐惧;有了灯,就不会走错道儿,干错事儿。

(10)17岁那年我投笔从戎到塞外,临行时我带着亲人的嘱托,油灯伴我上路,伴我远行。在那风沙肆虐的北疆,油灯与我相厮守,为我驱散寒冷,消除寂寞,打发无聊。

(11)刚提干不久,我又奉命到了硝烟弥漫的老山前线。猫耳洞里油灯骤然亮起,毒蛇、蝎子、山蚂蟥便仓皇逃离。油灯为我驱赶死亡的阴影,伴我凯旋归来。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油灯已经溶进了我的生命。

(12)我曾涉足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我丢不下那盏与我朝夕相处,生死相依的小油灯。我愿用躯体作瓶,血液作油,筋骨作捻,去燃烧,直到生命的尽头。

16.作者在第一段说他这盏油灯“极普通”又“不普通”(4分)

(i)说这盏灯“极普通”是因为(不超过15字)

                                     

(2)说这盏油灯“极不普通”是因为(不超过20字)

                                      

17.第四段画线部分是对教室里油灯的描写,其作用是(不超过18字)(3分)

                                       

18.“油灯已经溶进了我的生命”的意思是:(不超过20字)(3分)

                                       

1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3分)(  )

A.开头写“生日”这天晚上点燃这盏小油灯,是为了与“妈妈送的”及“油灯已经溶进了我的生命”相照应。

B.本文的主旨是歌颂油灯的光明正大、勇敢无畏的优秀品质。

C.本文是一篇记叙性的散文,主要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

D.本文也可以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小油灯成了我的化身。

E.妈妈送我小油灯时嘱咐我的话,是教育我要保存好这盏灯,记住这次教训,好好做人。

F.“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象征了小油灯在我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4题。(12分)

石 枕

喊雷

小映九岁那年,在河边的乱石滩上跌伤了腿。

幸好小映的爷爷就是有名的游方郎中,他的腿伤才及时得到了治疗。无奈伤势不轻,拔筋接骨之后,只愈了外伤,关节、肌肉依旧疼痛难忍,即使扶了双拐,也难以行走,不得不卧床度日。

一天,小映看见爷爷在床前叹息落泪,便问:“爷爷,你怎么哭了?”

“你的腿已经废了。”

小映听罢,哇的一声哭了,当即跪在床上说:“爷爷,你是医生。你救救我吧。我不能没有走路的腿呀!”

爷爷思忖良久,说:“要根治腿伤,除非你能在三年之内找到碰伤你腿的那块条石。找到之后,把条石凿磨成石枕,用以醒脑镇痛,散血化瘀,舒筋活络。如此,腿伤可不治而愈。倘若在这三年内你找不回那块条石,你爷爷就无能为力了。”

小映满怀信心地说:“碰伤我腿的是一块黑色条石,我认得它。我一定能找到它!”

自此,小映无论风雨寒暑,每天一大早就扛着双拐,连走带爬地去石滩,寻找那块条石。

一年过去了,小映没有找到那块条石。

两年过去了,小映还没有找到那块条石。

爷爷说:“河滩上的石头不会总留在原处,水涨水落会被冲下游的。你到下游去找吧”。

于是小映到下游的河滩上去找。然而总是找不到那块条石。

三年的最后一天,小映绝望地对爷爷说:“那块石头,我没有找到。”

爷爷说:“实在找不到,就不要找了。”

“为什么?”

“你的腿不是已经能走了么?还要那块条石干吗?”

“可我怎么也想不通,那么大的一块条石,怎么会被冲得不见了呢?”

“三年前我就把它扔到河心深处。你在河滩怎么能找到?”

20.第二段的画线句子说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2分)

答:它说明了                 (不超过14个字)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了必要的   。

21.第五段中,小映为什么哇声大哭,而且“当即跪在床上”求“爷爷”救救他?(2分)

答:因为小映                 (不超过17个字)

22.三年里,小映风雨无阻,拄着双拐连走带爬地寻找条石,反映了小映的什么精神品质?他为什么能有这种精神品质?(4分)

答:反映了小映的    的意志、   的毅力和   的精神。因为他主观上有      ,客观上         的那块黑色条石,所以他才有这种意志、毅力和精神。

23.小说末尾才揭示出找不到条石的真相,这种结尾方法常被称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大师    式的结尾,我们在高中学过他的著名小说《   》就是这种结尾方式。(2分)

24.“石枕”有象征意义,选出正确的一项。(2分)(  )

A.“石枕”象征爷爷治内伤的秘方

B.“石板”象征小映的希望

C.“石枕”象征爷爷哄骗小映锻炼的方法

D.“石枕”象征小映的意志、毅力和精神

四、作文(40分)

题目:色彩

要求:1.文体不限。

    2.不少于700字。

【能力素质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200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铜奔马正名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坛,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二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山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亻叔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鲁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

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

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1.以下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其名称一直众说纷纭

B.“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二名跟铜奔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

C.“铜奔马”一名中虽然有奔马,但是没有飞燕,不能令人满意

D.“飞廉铜马”一名,比起“铜奔马”“马踏飞燕”等更逊一筹

2.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  )

A.《三才图会》一书撰作时代太晚,且有冗来虚构之病

B,飞廉是人还是神,是兽还是禽,古人的说法并不一致

C;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

D.《后汉书·董卓传》“飞廉铜马之属”中,飞廉和铜马应是两物

3.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

B.“二句中亦兔指良马”的“二句”指“紫燕光陆离”、“紫燕跃武”二句

C.铜奔马足下有一鸟,文中透露出这种造型的用意表明奔马速度快于飞燕

D.作者认为,“紫燕骝”“飞燕骝”的名称符合古人原意,又切合铜奔马的造型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

B.高诱、王逸、洪兴祖三人都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

C.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

D.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飞廉铜马”和“紫燕骝”两个命名是相似的

 

参考答案

一、1.C(A.lún B.miù D.fù) 2.A(A赉→赍 B籍→藉 宛→婉 繁→烦 C裤→衤夸 庚→瘐 曲→屈 D廖→寥 孥→弩) 3.D(A句中为“方便”义,B句中为“姿容俏丽”义C句中为“等来了后再拜见”义) 4.A(伤害→使身体组织成思想感情等受到损害。 损害→使事业、利益、健康、名誉等蒙受损失。 应用→使用,运用→根据事物的特征加以利用。) 5.A(B“波澜壮阔”→惊心动魂,C置之度外→置之不理,D妙手回春→出乎意料或妙笔生花) 6.C(A“杰出”放在“一批”后,B去掉“从……中”介词短语,使该句有主语,D描写特区“新主题”不当) 7.C(陈述对象一致) 8.C(A无拟人、排比,B为比喻抗日军民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D不为“借代”) 9.C 10.D(A元末明初 B法国 C契柯夫)

二、11.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 12.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13.凭高视下,势如破竹 14.刻画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环境描写 人物、情节、环境 15.朱熹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三、(一)16.①在乡下、山区、家乡都有。 ②寄寓伟大的精神、理想、母亲的希望。 

17.突出贫困中对知识的渴望。 18.油灯中所蕴含的精神已融入了作者的生命里。 19.ACF 

(二)20.小映不治愈内伤,将终身残废。铺垫 21.不愿终身残废,有强烈的治愈愿望 22.坚强、顽强、执拗(大致相似即可)信心、希望、认得砸伤腿 23.莫泊桑《项链》 24.B

四、作文(略)

【高考真题演练】

1.B 2.C 3.D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