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试卷

2014-5-11 0:11:17 下载本试卷

洞口四中403班语文期末试卷

命题人  尹东方

第Ⅰ卷(共18题,45分。每题2.5分)

1、加点词注音、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jiān、古代官署名称)   蹉(cuō,失足,跌跤)跌

 义愤填膺(yīng,胸)       若不阙(quē,侵损、削减)秦

B.朝(cháo,朝见)于齐       佝偻(gōu lóu,脊背向前弯曲)

 锲(qiē,刻)而不舍        春帷(wéi,围在四周的幕布)不揭

C.怅寥廓(liáo kuò,指宇宙的广阔) 踟蹰(chī chú走路慢腾腾的样子)

 涂有饿莩(piáo,饿死的人)    纤(xiān,细小)腰束素

D.煤屑(xiè,碎末)路        憩(qì,休息)息

 挥斥方遒(qiù,强劲有力)  夜缒(zhuì,用绳子拴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鱼翔浅底    粗糙    凝神平息    宛然

B.胜似春光    装饰    坚韧不拔    倩影

C.星辉斑斓    威仪    诗情扬溢    熨帖

D.剩菜残羹    深渊    民不了生    恪守

3、选择正确的一组关联词语填入下列空白(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A.虽然 可是 即使 甚至      C.虽然 可是 甚至 而且

B.即使 但是 即使 甚至      D.即使 但是 甚至 而且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B.要在西城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C.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五一节前夕,党和政府的送温暖活动,使下岗工人们如坐春风,深受感动。

B.长期以来,学生对于学校里自来水龙头长流水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现在假使我们要求他们自觉地节约用水,还要做很多工作。

C.这座以前破旧的博物馆如今装修一新,看起来古朴庄严,气宇轩昂

D.陈师傅是学雷锋的老典型了,一年下来仅在厂区信手拈来的螺丝钉一类,就攒了半箱多。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发问、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反对迷信、反对盲从、反对抄袭等不良学风。

B.在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南京——西安铁路建设沿线地下文物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在堰墩发现了西周中晚期的村落遗址。

C.我国约近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D.中国新诗诞生于“五四”运动前夕,它不断接受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并融合了民 族风格,涌现出一大批诗人、诗作和众多艺术流派。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先秦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和《战国策》等。它们保存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量史料,又是我国叙事散文的源头,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B.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表现了各流派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C.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是郭沫若的《女神》,代表作是《凤凰涅槃》《棠棣之花》。

D.《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在第一次剪辫后的照片上题诗,诗的后两句是“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8、下列修辞运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B.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C.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揉碎在浮藻间,

 正如我轻轻的来;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我轻轻的招手,         寻梦?撑一只长篙,               

 作别西天的云彩。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那河畔的金柳,         满载一船星辉,

 是夕阳中的新娘;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波光里的艳影,          但我不能放歌,

在我的心头荡漾。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软泥上的青荇,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在康河的柔波里,          悄悄的我走了,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正如我悄悄的来;

那榆阴下的一潭,          我挥一挥衣袖,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不带走一片云彩。

注:康桥,即剑桥。作者曾于1920年入康桥皇家学院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本诗作于1928年秋再次访问母校后的归途中。

9、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节连用三次“轻轻的”,将离别的依恋之情表现得含蓄委婉。“西天的云

   彩”表现出学业完成后的释然与轻松的情怀。

B.第二至第五节,描绘了康桥迷人的景色,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树下

  的清泉以及小船、星辉,幻化出记忆中的康桥的斑斓色彩和梦一般的情景。

C.第六节中把笙箫、夏虫乃至整个康桥都赋予了人的性灵。笙箫悄悄奏着婉转的

  别离曲,夏虫为之沉默,康桥也为之沉默,从而使情与景浑然为一,表达了诗

  人纯真浓厚的感情。

D.诗的结尾,连用两次“悄悄的”,与开头的“轻轻的”呼应;结句既透露出诗人

   对康桥的深深的眷恋,又使人窥见其潇洒飘逸的风采,显得韵味无穷。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节中巧妙地将气氛、感情、形象揉合在一起,勾勒出了一个飘逸迷茫的境界,给全诗定下了一种特有的情调。

B.诗人善于捕捉形象,采撷了从黄昏到夜晚的几个片断,来渲染离情,传达出绵长的情意。

C.这首诗讲究声韵和节奏,诗行整齐而有变化,语言清丽而优美,富有很强的音乐性。

D.这首诗抒写的是离情别恨,诗中再现了康桥的自然风光,并没有蕴含什么哲理,但全诗感情真挚,表现细腻,因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如今有一种重智商轻人格的偏见,似乎新型人才的成长,知识和智商才是真格的,什么人格、品德已经过时。其实,当今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不但要有高智商,而且要有健全的人格。这是因为信息时代知识的创新活动,都是在集体协作中进行的,需要有善于同他人协作的品德和能力,需要人们遵守规则,讲究信誉。

一个知名的企业向社会招聘高级管理人才,面试中有一道试题:“请写出你原来所在单位的最大秘密和对我公司有何价值?”应聘者对此各陈所见,但最后被录用的却是一位对此题交白卷者。有人问及原因,老总回答说:“这样的人值得信任。”

专家的研究表明,当今时代,一项事业的开拓,一个创新活动的成功,智力因素往往只占据20%~30%,人格要素占70%~80%。由此,人们对德才兼备又有深一层的认识,在重视智商的同时,还应致力于情商的提高。

所谓情商是一种稳定存在的情绪、品质和人格素质。它包括个人驾驭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个人了解自身感受、能够控制冲动和情绪波动、理智行事的能力;面对各种艰难考验时能保持乐观自信心态的能力。如果说智商测量的是你适宜从事什么工作,情商测量的则是你在这个工作中能否成功。可见,青年人在走向成才的奋斗中,既要开发智力,更要养成健康人格。智商如同飞鸟的双翅,情商有如翅上的羽毛。

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够填补人们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不能同样填补道德的缺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高智商的人却没有获得成功,究其自身原因,多发生在人格的残缺和扭曲上。

11、应聘者对要写出原单位最大秘密的试题交白卷却被录用,这件事说明了什么?对此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聪明的不做胜过愚蠢的做。        C.能保守秘密的人值得信任

B.有创新精神才能出奇制胜。        D.人格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12、在文中空格处应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失去了双翅,羽毛也就无所依存、一无所用了

B.如果失去了羽毛,鸟儿也就只能空有双翅、望天长叹了

C.正是有了羽毛,飞鸟才能在广阔的天空展翅翱翔

D.双翅与羽毛相辅相成,将飞鸟托上那蔚蓝的天空

13、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理解无误的一项是(  

A.在某种意义上,道德比智慧对人更重要

B.一个人可以缺乏智慧,但绝不可以缺乏道德

C.智慧的缺陷可以填补,而道德的缺陷不可填补

D.首先的缺陷,常可带来智慧上无可弥补的缺陷

14、根据文章进行推断,下面全属于“情商”较高的一项是(  

①感情丰富,多愁善感;        ②一目十行,过目成诵;

③宽容大度,善解人意;        ④行事果断,遇变不惊;

⑤知识渊博,学富五车;        ⑥不求闻达,知足常乐。

A.①⑥      B.③④      C.①④⑥      D.②③⑤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18题。

项王亡将钟离眜家在伊庐,素与信善。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眜,闻其在楚,诏楚捕眜。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实欲袭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眜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眜计事。眜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眜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刭。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怏怏,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后车:随皇帝出行的副车。]
15.下列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   素与信善       善:友善、交好      C.信由此日夜怨望   怨望:抱怨、希望 
B.   高帝以陈平计     以:用      D.信知汉王畏恶其能  畏恶:害怕、嫉妒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乃骂曰:“公非长者!”   B.汉王
 C.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D.若欲捕我以自于汉
17.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今有事,去不义    B.信初
  项王死后,归信       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C.欲谒上,恐见       D.高祖至楚
  体有不快,起作一之戏    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18.下列对本文意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韩信位尊权重,招致疑忌,险酿杀身之祸。
 B.韩信卖友保身,解除了刘邦的疑忌,并被封为淮阴侯。
 C.樊哙因韩信去拜会,深感荣幸,礼敬有加。
 D.韩信才高气傲,不屑与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同列。

第Ⅱ卷(105)

19、给上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8分)

⑴信欲发兵,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

                                      。                                                                        

⑵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

                                      。                                        

                                                

20、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②题。(6分)

秋词      刘禹锡          行秋        徐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①两首诗都跳出了同类作品悲秋的窠臼,刘诗以格调昂扬见长,徐诗以                           取胜。

②刘诗是处逆境而志不灭的深情礼赞,能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徐诗是                            

21、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4分)

A.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

B.“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         )

C.本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          )

D.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5题。(18分)

“眼高手低”辨            海龙

平时常常听到有人议论或批评别人“眼高手低”,言者听者咸以为贬义,岂不知这是一句恭维,至少应该说是一句有保留的赞美。

“眼高”是人生中最难做到的。所有的高人,不管在哪个行业做什么学问,首先他们要做到的就是“眼高”。“眼高”当然是要独具法眼甚至独具只眼——“法眼”已经透着高明,而“只眼”更邪乎些,那就是惟一的了。“眼高”不只是在自己的行当内看得明白,那不算什么高明;在一个酱缸里卤了那么多年,纵是个笨人也应该被熏陶出来了。真正的高人应该是万事练达,善解难题如春风化雨。当然,这儿的难题并不仅指自己学科内的难题,否则还叫什么高人呢!这是对“眼高”的起码要求。

这样看,有谁配得上一个“眼高”的标准呢?用“眼高手低”句者多未深究其意却自以为得意,得意者竟妄言,妄言竟将错就错,流毒不浅。在中国历史上,很多真正眼高的人从来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自己眼高。远如诸葛亮,近有陈布雷。古人中倒是有敢于暴露自己眼高的。三国时的杨修喜欢卖弄聪明,虽然还没敢卖弄自己的聪明超过主子曹操,但主子的阴险和鸡肠狗肚容不得他,就用“鸡肋”把他的小命打发了。这是自诩眼高的好处。

我有个看法:眼就是手,有什么样的眼就指挥什么样的手;眼就是手,有什么样的眼就容忍什么样的手。不可能有一双鹰隼一样的利眼却能容忍一双猪猡般的拙手。

如果说眼是个境界,手是个技巧,有时境界到了,技巧或一时未及,尚可原宥。这儿眼于手只是个时间差问题,眼和手原有先有后,不能强求同步。但手眼不能分割,也更不应该人为地分而论之。

在偶或的前提下,鱼与熊掌不能兼得。这时,舍鱼而取熊掌,手尽可以低,眼却不能不高。眼高手低意味着已然到了一定的境界,越过了初级阶段,度过了最大的难关,境界既已到达,下面的事情已经简单了:练手就是。

练眼最难。一切的科学和艺术都和眼界有关。有了眼界,一切都可以从无到有;没有眼界,虽然你技巧娴熟,也是俗人一个。

“眼”意味着修养和鉴赏力,人们常说“见多识广”,眼高的第一要件是要有见识,要见过真东西,好东西。青要想胜于蓝必须见过蓝,不知世间之蓝为何物,想胜于它也得有个参照系啊!其次,见得多也不一定保证眼就一定能高。譬如有人学东西如水过无痕,视而不见、见而不思、思而不悟,纵使让他天天生活在大师家里也未必能提高眼界。更有一类喜欢先入为主或泥古不化辈,心中极有定力,这些主儿即使见到了人间仙品也不为所动,心中自有自己认定的小九九,因之也很难提高眼界。还有一类虚心好学者,见什么爱什么,渴求知识如狗熊掰棒子,忙一路扔一路,纵入宝山亦空手而回;忙忙活活一辈子,也没见学些啥,“眼”也就自然高不了。

做学问是这样,做人也是这样。平时我们读书提高境界和修养,练什么呢,就是练眼。眼要高。眼高万事高。手如果一时低,跟不上,别急,技术技巧都不难。作家写作字不一定要漂亮,要的是构想。画家、音乐家和写作不同,更需要手的展现,但要想臻极境也要靠“眼”,这眼当然是心灵之眼即境界。眼上去了,手自然也就上去了。

古今中外艺术史上,我还几乎没有听说过有眼到而手未到的艺术大家因技术而影响了才情的表达——除非这才情可疑或不入正路;我倒是知道有很多“高手”技术技巧没得挑,却可惜了一身好手段,终身只配当个优秀的技工。

这正是大师和匠人的一个最根本的区别。

(选自《散文》2003年第2期,略有删节)

22、本文开头说“议论和批评别人眼高手低”,“至少应该说是一句有保留的赞美”。请简要回答作者这样说的理由。(4分)

答:                                                                                                                             。                                                                          23、文章分别谈到了衡量“眼高”的标准和达到“眼高”的条件。请简要回答:(6分)

①   分两点写出眼高的标准

答:                                                                                        。                                                                                                  

②分四点概括达到眼高的条件

答:                                                                                  。                                                       

24、本文最后谈到了“大师”和“匠人”的区别。请扼要回答“大师”和“匠人”的具体所指。(4分)

答:                                                

                                                                               。                                                                                                2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4分)(  

A.这篇散文立论新颖,反对“眼高手低”的传统解释和运用,对其传统含义予以

   新的阐释,表达了作者独到的看法,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思维。

B.本文以对“眼高手低”的辨析为线索,先谈对“眼高”的独到看法,再发表对

  “手低”的全新认识,这两部分相得益彰,使得结构非常严密。

C.作者认为“眼高”在人生中最难做到,眼高之人在社会上也最难立足,而历史

  上那些合乎“眼高”标准的人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D.作者认为“眼”与“手”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境界高了,技艺早晚

   也必然会高;技艺高了,境界也迟早会被带得高起来。

E.作者认为“眼高”除了指做学问上的境界和修养外,还可以指做人的境界和修

   养,因而眼高之人中不仅有艺术大师,还应包括政治军事等领域的杰出人才。

2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上名或下句(只选做两小题)(4分)

(1)                                                  ,粪土当年万户侯。

(2)                                                  。今又重阳。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

于王。                                                     

27、补写对联(5分)

(1)   祖国山明水秀,______________。

(2)年年进财年年添福年年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作文(60分)

题目:教师主张学生应该认认真真把字写得工整,清楚,合乎规范。可有的同学说学习紧,作业多,写得快,所以写得潦草了;有的同学说,我写字一向潦草,积习难改呀;有的同学说都到信息化的电脑时代了,我可以在电脑上写文章,发电子邮件,以后用不着我们再用手写字了,现在字写潦草有什么关系。

请以“写字”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发表自己的看法、体会,标题自拟,文体不限,不得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A./B.③qiè,C.②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D.③qiú             

2  B./A.③屏,C.③洋,D.③聊     3  D.课本《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5自然段。 

4 C/A项中“俗话”的内容仅为“礼多人不怪”,“嘛”是耿大妈说话时的语气助词。所以“嘛”字应从单引号中拿出来。B项中虽含有两个疑问词“怎么”,但都在谓 语动词“关心”的统领之下,整个句子表达的并不是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所以,该项第一处问号应改用逗号,第二处问号应改用句号。D项中的引文“神形兼备,充满生机”已充当全句的谓语,所以末尾的句号,表示的是全句的终结,应移到后引号的外面。A、B、D三项对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考查,都需与全句语义的理解相结合,否则很难作出准确的辨析。

5  B./A.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原句语境是党和政府对工人们的关心,而不是教育,故用在此句不当。B.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的事物。用得恰当。C.气宇轩昂:形容人的精神饱满,气概不凡。成语的陈述对象不对。D. 信 手拈来: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用思考。用在此句显然不合适。

6 病句D/A谓语残缺;第二个分句缺谓语,使句子意思变成“要培养……良好习 惯,……不良学风”,应改为:“要培养……良好习惯,反对迷信、肓从、抄袭等 不良学风”。B.全句缺主语,前后两个“在”字省去其中一个即可。C.赘余;删去“约近”或“左右”。

7 C/最早发表新诗的是胡适,胡适1920年3月出版的《尝试集》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          8  D/通感。A.B.C.比喻。  

9 A/(与“题目”和“注”不吻合,不是表现“完成学业后的释然与轻松”)

10 D/(诗中有离情而无“别恨”,也不是纯自然的景物描写,而是与诗人所处的社会 与人生有一定的联系,蕴含有一定的哲理)

11 D/A、B均脱离本文主旨,C并不错,但太就事论事。

12 C/上下文重在强调“情商”的作用,A强调“智商”,D平均用力,B从反面立意,不如C从正面立意与上文更衔接。

13 A/B、C、D均属于从某种角度对原意的曲解。

14 B/②⑤属于“智商”高;①情绪不稳定,⑥满足于现状,不符合“情商”高的特点。

15.C(怨望:怨恨不平)

16.D(媚:讨好、逢迎。A长者:(今)年纪大的人,(古)忠厚人。B怨:(今)不满意、责怪,(古)恨。C以为:(今)认为,(古)以之为,这里意为“任命他当”)

17.A.(亡:逃。B.之:到,动词;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通“擒”;鸟兽总称。D.且:将;况且)

18.B(并没有解除刘邦的疑虑)

19     ①译文:韩信要起兵造反,又想自己没有罪,要晋见皇上,又担心被捉拿

②译文: 韩信知道汉王害怕和嫉妒他的才能,经常借口有病不参加朝会和侍行

20 ①意境闲适。(从“听蝉鸣”、“傍柳行”、“水平如镜”、“船飞浪生”可以看出。)

  ②怡然而忘俗的田园短笛,能给人心灵的慰藉。

21 ①吹毛求疵;②沆瀣一气;③直言不讳;④贪得无厌。

22 “眼高手低”是赞美,“手低”是批评,由于“眼高”是人生中最难做到的,所以

    “眼高”的夸赞成分多于“手低”的批评成分。

23 (1)标准:①在自己的行当内看得明白;②万事练达,善解各学科的难题;

    (2)①要有见识;②要善思善悟;③要有求知的敏感;④要善于积累。

24 “大师”指的是境界高、修养高的艺术大家。“匠人”指的是只有技术、技巧,眼界却不高的一般艺术工作者。

25 A、E/B,文中未发表对“手低”的全新认识;C,错在“历史上那些合乎……没有 什么好下场”,从文中看,被杀的杨修只是个自诩的所谓眼高之人;D,错在“技艺高了,境界也迟早会被带得高起来”,像“匠人”就是“技艺高”而境界不高之人,他们的境界不会被技艺带得高起来。        26.见教材。

27、(1)中华人杰地灵      (2)岁岁丰收岁岁有余岁岁欢

28作文(略)    

附文言文译文:

项羽的亡命将领钟离眜家在伊庐,一向跟韩信友善。项王死后他就逃命来归附韩信。汉王怨恨钟离眜,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楚国逮捕钟离眜。韩信刚到封国,到各县邑巡视时,进出都带着武装部队。汉6年,有人上书告楚王韩信造反。高祖用陈平的计策,“天子要出巡,会合各封国诸侯。南方有云梦泽,派使者告诉诸侯到陈会合,我要到云梦泽去巡游。”实际上要袭击韩信,韩信不知道。高祖将要到楚国,韩信要起兵造反,又想自己没有罪,要晋见皇上,又担心被捉拿。有人劝说他:“斩了钟离眜晋见皇上,皇上一定高兴,就没有忧虑了。”韩信就去跟钟离眜商量这事。钟离眜说:“汉王之所以不攻打楚国,就是因为我在你这里。如果要抓了我去向汉王讨好,我今天死了,你跟着也就要灭亡了。”就大骂韩信说:“你不是忠厚的人!”最终就自杀了。韩信拿了他的头,到陈晋见高祖。皇上命令武士捆绑了韩信,载在随行的副车上。韩信说:“真的象人们所说的,‘狡兔死了,用来猎兔的走狗就被烹杀;高空的鸟捕完了,良弓就收藏起来;敌国消灭了,出谋划策的臣子就要灭亡。’天下已经统一安定,我当然就应该被烹杀!”皇上说:“有人控告你要造反。”于是用刑具锁绑了韩信。到了雒阳,赦免了韩信的罪,封他为淮阴侯。
   韩信知道汉王害怕和嫉妒他的才能,经常借口有病不参加朝会和侍行。韩信因此日日夜夜怨恨不平,平常总是怏怏不乐,对跟周勃、灌婴地位相同感到羞耻。韩信曾经拜会过樊哙将军,樊哙跪拜着迎送,称自己“臣”,说:“您大王怎么竟然肯光临臣!”韩信出了门,笑着说:“我这一辈子竟然跟樊哙这般人为伍!”

洞口四中20042005高一上期末考试卷答案卡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19.⑴                                                                                                        

 ⑵                                                                                                             

20.⑴                   

  ⑵                                                   

21.①                                                  

  ③                                                  

22.                                                                                                                                   

23.⑴                                                                                              

 ⑵                                                                                               

24.                                                                                                                                                                  

25.      

26.⑴                                                        

 ⑵                                                             

27.⑴                           

 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