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5-20 5:59:19 下载本试卷

05—0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椭圆形标注: 第一场考试,小心一点噢!愿你顺利。

(本卷为高一语文第一模块的学习检测卷,部分试题可以选做。全卷28题,只需完成23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椭圆形标注: 这些都来自课本,不必紧张。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8、9两题必须完成,其余任选4题,每题2分。每错一题,扣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qí)丽    (qí)祷    自(yì)自怜   方兴未(ài)

B.(qiáo)首   (qiǎo)然  (yì)锦还乡    熠熠(yì)闪光

C.不(chì)   (zhì)热   休(qì)相关   (qiè)而不舍

D.慰(jiè)   (jǐ)梁    (shà)羽而归   按(nài)不住

2、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嘻戏    忧悒   望洋兴叹    苟利国家生死矣

B.缔造   蛰居    良晨美景    万类霜天竟自由

C.戕害   喧嚣    曲水流觞    学而不思则罔

D.眩目   廖廓    饿殍遍野    暮雨潇潇江上村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最富表现力的一项是 (   )

①牛蛙鸣叫,___黑夜,夜莺的乐音乘着吹起涟漪的风从湖上传来。

②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___到事物的背面。

③直到最后,在落日又贪婪地映照了一阵后,西边天空终于恢复了它___的色彩。

④那火烧云,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___了西边半个天空,烧红了大地上的一切。

A.邀来   透射   原来   烤红    B.邀来   渗浸   平庸   烤红

C.等来   透射   原来   映红    D.等来   渗浸   平庸   映红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B.在大溪地的生活,始终觉得大溪地只是沧海一粟,而我是一粟当中的一粟,很卑微,很渺小,大千世界一尘沙。

C.作为中华文化一种重要的特色,安土重迁体现出来的是黄土文明——农业文明——的特征。

D.遥想1700多年前曹公踌躇满志、横槊赋诗的慷慨之情,顿生“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沧桑之感。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都得不到复原。

B.从没有一个人在晚上经过我的屋子,或扣我的门,我仿佛是人类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人。

C.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对真正的读者来说,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

D.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沉入西地平线以下那一刻,落日跳跃着、颤抖着,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一半。

B.大约大冷的日子,将在明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七、八天的样子。

C.“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D.我怀疑,那是我曾经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的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

7.文学常识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   )

A.罗曼·罗兰是二十世纪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

B.老舍是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茶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浓郁的民族色彩。

C.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柳宗元以《永州八记》等典范的古文指导这场运动,韩愈还被苏轼赞为“文起八代之衰”。

D.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性恶论”,荀子认为,可以通过学习、教化来改变人性之“恶”。

8.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

A.望西山,始指异之。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9.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

A.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D.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椭圆形标注: 来自课本,回忆一下…… ^ ^


 
二、现代文阅读

(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

A.阅读《寂寞》一文中的两段文字,回答10~12题

①这是一个愉快的傍晚,全身只有一个感觉,每一个毛孔中都浸润着喜悦。我在大自然里以奇异的自由姿态来去,成了她自己的一部分。我只穿衬衫,沿着硬石的湖岸走,天气虽然寒冷,多云又多风,也没有特别分心的事,那时天气对我异常的合适。……夜莺的乐音乘着吹起涟漪的风从湖上传来。摇曳的赤杨和白杨,激起我的情感,使我几乎不能呼吸了;然而像湖水一样,我的宁静只有涟漪而没有激荡。和如镜的湖面一样,晚风吹起来的微波是谈不上什么风暴的。虽然天色黑了,风还在森林中吹着,咆哮着,波浪还在拍岸,某一些动物还在用它们的乐音催眠着另外的那些,宁静不可能是绝对的。最凶狠的野兽并没有宁静,现在正找寻它们的牺牲品;狐狸、臭鼬、兔子,也正漫游在原野上,在森林中,它们却没有恐惧,它们是大自然的看守者,——是连接一个个生气勃勃的白昼的链环。

②我在我的房屋中有许多伴侣,特别在早上还没有人来访问我的时候。让我来举几个比喻,或能传达出我的某些状况。我并不比湖中高声大笑的潜水鸟更孤独,我并不比瓦尔登湖更寂寞。我倒要问问这孤独的湖有谁做伴?然而在它的蔚蓝的水波上,却有着不是蓝色的魔鬼,而是蓝色的天使呢。太阳是寂寞的,除非乌云满天,有时候就好像有两个太阳,但那一个是假的。上帝是孤独的,——可是魔鬼就绝不孤独;他看到许多伙伴,他是要结成帮的。我并不比一朵毛蕊花或牧场上的一朵蒲公英寂寞,我不比一张豆叶,一枝酢浆草,或一只马蝇,或一只大黄蜂更孤独;我不比密尔溪,或一只风信鸡,或北极星,或南风更寂寞;我不比四月的雨或正月的融雪,或新屋中的第一只蜘蛛更孤独。

10.段①中,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每一个毛孔中都浸润着喜悦”,试用文中的语句来加以解释。

                                     

                                     

11.段①中,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自己的宁静“只有涟漪而没有激荡”?“宁静不可能是绝对的”又指什么?

                                     

                                      

                                     

12.结合全文,谈谈对文章标题“寂寞”的理解。

                                     

                                       

                                     

B.阅读《带着村庄上路》,回答13~16题(14、15、16三题任选两题完成)

带着村庄上路

卢年初

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离开村庄。

我并非在村庄里过得不愉快,那里的水土很适合我,只不过村里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把离开村庄当作出息。我选择一个夏天离开,人们都在打瞌睡,我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不要让他们以为我有什么留恋,以为我带走了村庄的什么东西,我走得要有出息,能留给他们的全留给他们。

椭圆形标注: 故乡迢遥,
梦里难回……

 
后来我发现我是自欺欺人。路上累了歇脚的时候,把行囊打开,里面装的是一整个村庄。我很羞愧,我曾想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把它们抖掉,但人生这段漫长的路上,想要的东西还未得到时,原来拥有的东西你也还无法舍弃。在县城读书,我不能舍弃我的贫穷。在寄宿的同学中,我的伙食比许多人都要差,一般我只买个小菜,另外吃自己带的家乡菜:咸鱼、坛坛菜、鲊辣椒。肚子饿了,就用炒米茶充饥。炒米茶是母亲亲手做的,只要用开水一冲,加点红糖,很香。在省城读书,我以为离村庄越来越远了,但我却无法摆脱家乡话的困扰。在机关里办公,我摆脱不了家乡老土的做派。我常常怀疑同事是不是私下里议论我是个乡巴佬。我常见到来看我的老乡,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我为此忧戚:难道真的就抛不开村庄了吗?

在我尽力掩藏村庄时,村庄却如影子一样照看我,照看着许多像我一样从村庄出来的人。我毕业后被安排到这座城市,在城里我遇到一个叫莲的女子,她的一切都具有村庄的风韵。她不在乎我的家底,却看上了农家孩子的勤劳和朴实;接受她的爱情,我知道又等于接受了村庄的一笔恩惠。后来,我的继父、母亲跟着我进了城,开了一家土菜馆,曾经叫我害羞的家乡菜,全部端上了大桌子。家乡菜全部来自家乡的风水,别有一番滋味。借助土菜馆,我发了一点小财,我真的离不开村庄了。我开始懂得,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

不知何时起,我开始把村庄像糖一样含在嘴里,稍不留神,香甜就脱口而出。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村庄的竹器、村庄的粮食、村庄的花卉,全都进了城,我感到这一切似乎都是跟着我进城的。我们这些从村庄出来的人,常常聚会,侃起村庄,就好像是在村庄的某个田亩说话,高昂铿锵。当我们贫穷,老把村庄当作羞涩;当我们富有,又拿村庄来调味。我们永远在把村庄当作铺垫,当作背景。

总感觉对村庄有所亏欠,总是不想爽爽快快承认,终于有一天,我的灵魂在不断地拷问中,村庄才真实地凸现出来。走吧,回吧,从村庄出来的人,回去干点什么,或者什么也不干。村庄最初不认识我们,但等我们一开口,就知道我们是谁了,在这块土地上,我们毕竟赤身裸体地摸爬过,村庄还残留着我们的呼吸。其实正是我们想再次缩短和村庄的距离时,村庄似乎在一点点远去。村庄的风物,村人的思维,常让我们寡言少语,我们走近亲近,又走近了陌生。我们对村庄难以有什么回报,因为过去我们带走的太多。我们走的时候,不是带走一把铁锹,而是别的东西,这只有我独自在夜晚书写文字时才真正知道。

而我那时疏忽了的是,我的文字又把村庄打扰了。我这后半生还有最大的一个愿望要实现,那就是什么时候,要让村庄打个盹儿,我要带着我去上路。

13.下列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文章开头,“我”一心想离开村庄,但全文却抒发了他对村庄永远无法舍弃的深情厚谊。

B.无论是在省城读书,还是在机关工作,“我”都曾为受到家乡话和“老土”做派的困扰而自卑。

C.离开村庄时,“我”的行囊里装着整个村庄,曾想抖掉它却又不能,他觉得家乡永远是个累赘。

D.“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对村庄的亲切感情。

E.这是一篇用诗的语言、按时间顺序、以村庄的贫富变化为线索写成的优美散文。

14.“我们走的时候,不是带走一把铁锹,而是别的东西”中“别的东西”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德?

                                     

                                     

                                     

15.概括说明“我”对村庄感情的三段变化。

                                     

                                      

                                     

16.联系全文,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结尾处所说“我要带着我去上路”?

                                       

                                     

                                     

椭圆形标注: 来自课本,回忆一下…… ^ ^


 
三、古诗文阅读(17—23,每题2分,共14分,24题4分,25题2分,总分20分。)

A.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18~20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沂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7.根据要求释义。

(1)“美人”象征         。(2)“幽壑”指        

18.找出文中运用通感手法的句子。

                                 

19.第二段大肆渲染古人曹操“一世之雄”,其用意是什么?

                                   

                                  

                                 

B.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0~21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0.本段文字在说理上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C.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3~24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2.本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是从哪几个层次进行分析论述的?

                                    

                                 

23.作者认为老师职能的中心是什么?

                                    

                                 

D.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24题的赏析。(4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釯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

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①海畔:柳州在边远地区,地近海域,故称海畔。其时柳宗元贬在柳州刺史任上。②剑釯:剑锋。

椭圆形标注: 思乡怀人,永恒牵挂……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24(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在    ,           。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现了对“京华亲故”的期待。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表达的是              ,        

              。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技了奔进而出的强烈感情。

25.名句默写  (2分,四句任选2句,多写若正确,不加分;若有错误,每错一处,扣一分。)

1.青青子衿,         (《郑风·子衿》)

2.      ,可以攻玉。(《小雅·鹤鸣》)

3.             ,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四、语言运用(4分)(两题任选一题)

26.参照下面这段话加横线的句子的内容与句式,续写一句话。(不超过40字)

大的东西会变小,小的东西会变大,“大”与“小”常常在某种条件下向对方转化。举例来说,大的损失会因补救及时而减少,小的成绩会因继续努力而变大。 “多”与“少”也是如此。

                                      

                                    

                                     

27.从下面材料中提取要点,整合成一个句子,对“转基因棉花”作一解说。

某公司向市场推出一种崭新的产品——转基因棉花,或称BT棉。BT是存在于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一种基因,这种基因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具有杀死某些毛虫的性能。科学家已经从该细菌中分离出这种基因,并将这种基因植入棉花种子中,使棉花获得抗天敌烟草夜蛾幼虫的性能。这一新型转基因棉花的产生,从根本上消除了传统喷洒杀虫剂使害虫产生耐药性的弊端,从而使棉花大量增产成为可能。

转基因棉花指的是

的的新型棉花。

五、作文(40分)

28.

A. 在必修一中,我们与文本亲密接触:既有对青春的不同诠释,也有对学问之道的深刻剖析;既有对家园的灵魂拷问,也有对自然万物的哲理沉思。你最喜欢哪一个专题,或哪一片文本,或文本中的哪一个令你怦然心动的细节?说说你的理由,写一则不少于150字的文章,写出自己的创意。(10分)

B.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要求作文。(30分)

一个小女孩走进一片草地,看见一只蝴蝶被荆棘刺伤了,她小心翼翼地为它拔掉刺,让它飞向大自然。后来蝴蝶为报恩化作一位仙女,对小女孩说:“你很仁慈,请许个愿吧,我将让它变为现实。”小女孩想了想说:“我希望快乐。”于是仙女弯下腰来在她耳边悄悄细语一番,然后消失了。小女孩果然很快乐地度过了一生……小女孩年老时,邻人要求她:“请告诉我们吧,那个仙女到底说了什么?”快乐的老妇人笑着说:“仙女告诉我,我周围的每个人,都需要我的爱心。”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快乐。利己者,将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为了索取,他们不择手段。利人者的快乐是付出,把奉献爱心作为自己的快乐。请以“爱心与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定;③不少于650字;④不得抄袭。

椭圆形标注: 抓紧写作文吧,不过,还是花点时间认真审题哟!还有,书写要美观一点;写完了,千万别忘了再看“她”一眼。
祝你考试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