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2014-5-11 0:26:18 下载本试卷

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2.第Ⅰ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A 物质         B 意识          C 客观事物        D 客观存在

2、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这种观点

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  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④否认了世界的客观性,是唯心主义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

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

A  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 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  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  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4、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观点

A  夸大了物质运动                 B 否认了相对静止

C  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               D 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5、“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这两个故事反映的不同结果共同

说明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

B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和利用规律

C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映

有关司局联合召开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座谈会。与会者认为,目前学生负担过重表现在:一是课程门类偏多,内容偏难;二是书本太多;三是作业多、补习多、办班多。这些都给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智力发展造成严重损害。据此回答6---7题。
6、从唯物论角度看,学生负担过重
 A  忽视了事物是发展的           B  否认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  违背了客观规律             D  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从辩证法角度看,学生负担过重

 A  忽视了量的积累            B 违背了适度的原则
 C  没有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 否认了物质的决定作用
8、水的流动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或者“洪水无情”,或者“细水润田”。2004-2009年是我国兴建的三峡工程的第三期工程阶段,第一第二期工程已完成的拦河大坝全长1983米,坝顶高185米,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它对于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所起的作用极为有利的。这说明

 A 人们发挥自觉能动性,就可以改变水流动的规律,变害为利

 B 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

 C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条件和规律,就可以限制水流的破坏作用

 D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利用规律创造有利条件,为人类服务

9、高性能的电子计算机能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运算,因此,有人认为计算机是有意识的。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否认了

A  认识是大脑的机能           B 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 

C  意识对人脑的依赖           D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确立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地位,为我国的人口

与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这表明

A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 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作用的,处于同等地位

C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 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

11、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

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这说明

A 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B 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生理活动有本质区别

C 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      

D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

12、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因此,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

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说明

A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C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 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13、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德不称其任,

其祸必酷”说明

①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④意识活动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4、德国和巴西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的转基因植入法,在西红柿的试验中获得成功。科学研究正在绕过一个又一个暗礁,转基因食品和商品安全进入人类生活将不再是梦想。”由此可

①人的正确认识随着事物的发展而不断扩展深入②新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

的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④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5、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6、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放大2000倍的光

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瞄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

和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

A 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 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

C 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     

D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17、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

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③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

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 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8、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正确的是

A 在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

B 真理对任何人都平等

C 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

D 在真理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19、“博客”是英语“WEBLOG”的音译,意思是“网络日志”。2002年“博客”在我国出

现后,短短三年多时间就有上千万户,成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

始把日记本搬到网上,在个人网络空间里尽情写作,交流情感,让别人更了解自己,同时也

走进了别人的生活。这说明

A 人与人之间已经建立起平等互助的关系    

B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够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    

C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D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20、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它具有的特征是

①整体性   ②有序性   ③复杂性和多样性   ④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势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代名言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量变的总和就是质变     B量变比质变更重要,没有量变就没有发展

C 任何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2、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

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速度也越来越快。这表明

A  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C  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D 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矛盾演变的结果

23、2007年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四十二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全党

同志必须牢记,形势越好越要增强忧患意识,执政越久越要增强公仆意识,条件越优越越要

增强节俭意识。在好的环境下居安思危,这是因为

A 安和危作为矛盾的双方,其地位、作用是完全一样的

B 安和危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C 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相互排斥

D 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4、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

A 矛盾分析法            B 一分为二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5、福楼拜说:“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砂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 世界上的事物各不相同                B 世界充满了矛盾

C 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各不相同       D  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26、据说有一次楚王上山打猎,进入猎区后,他张弓搭箭,睁大眼睛左右搜寻,蓦地,从左

边树林里窜出一只鹿,正待放箭,忽然,又见右边树林里奔出只四不象。他急转箭头,却又

见一只白天鹅从头上飞过。此刻楚王眼花缭乱,不知射哪一只好。待定下神来,猎物早已逃

得精光。这个故事告诉人们

A 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B 看问题要把握主流,防止混淆“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

C 做工作有发展眼光,防止把事物静止化

D 必须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要看到所有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7、新经济(即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美国出现经济增长高潮,同时也埋下了祸根。这说明     A 事物总是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B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D 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28、“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

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的这一段话表明 

  A 矛盾具有特殊性              B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

29、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是简单的多种点什么、少种点什么的问题,而是

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村区域布局。要实现这一调整的关键是必须提高农民的科技

素质,这一观点主要体现了

A 普遍联系的观点             B 内外因的关系有所不同

C 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         D 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

30、有网友说,不论是网络游戏的“防沉迷系统”,还是是专项行动的“网络扫黄”,除了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网络管理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正确世界观,价值观

的教育。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痴迷网络的少

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这是由于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发生了转换 ②外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③具体事物的

性质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 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发生了转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II卷(满分40分)

31、材料一:青海省是长江、黄河的源头,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大力开发太阳能资源,既能解决生活用电问题,又能用来建棚发展畜牧业。为了保护植被,大力发展沼气池。“想要富,先修路”,省委和政府又决定把公路建设作为开发的重点。

材料二:云南省占我国面积的4%,但生物物种却占我国的60%以上。省委和政府决定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下,除发展旅游业外,要大力发展多种种植业,近期要把植物业作为发展的突破口。

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措施的合理性。(8分)

  32、有位伟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拒绝变化,拒绝变化就不能进步。

辨析: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发展,变化就是发展(10分)

  33、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一要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既要树立“一盘棋”的观念,把城与乡、工与农、经济与社会纳入一个整体,通盘谋划,又要充分结合,做好局部的、个体的工作。二要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坚持典型示范带动的原则,抓好试点工作,又要不断探索经验,实现以点带面,全面发展。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14分)

1 ,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正确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的哲学依据 (7分)

2,请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分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正确处理“点”与“面”的关系(7分)

探究题(8分)

34、某同学在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如果你是这位同学的好朋友,老师让你做这位同学的思想工作,鼓励这位同学重新振作起来投入到学习中去。

结合所学的辩证法知识,将你准备对这位同学要说的内容写成一封信。(内容包括1-2位名人敢于面对挫折,勇于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事例。)(8)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1

答案

 A

 B

 B

 D

 C

 C

 B

 D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D

 A

 B

 D

 A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D

 A

 C

 A

 C

 A

 D

 B

二、主观题

31(8分)、(1)两省的各项措施都坚持了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注重实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2分)

(2)矛盾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省的措施都坚持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2分)

(3)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两省的措施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资源的合理运用,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分)

(4)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着重抓主要矛盾。两省的做法都突出重点,找准突破口,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2分)

32(10分)、 答案:(1)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事物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变化,在变化的基础上才能向前发展。所以“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发展”是唯物辩证法思想。(4分)(2)变化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上升和前进,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而变化也有向下的、倒退的。只有那些向上的、前进的变化才是发展(4分)。(3)题中观点看到了发展和变化的实质,所以,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2分)

33(14分)、答案:(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办事情既要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3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正确处理“统”与“分”的关系,既要正确树立“一盘棋”的观念,把城与乡、工与农、经济与社会纳入一个整体,通盘谋划,又要统分结合,在全盘筹划的前提下作好局部工作,这就是整体与局部辨证关系原理的具体运用。(4分)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从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认识秩序和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工作方法(3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正确处理“点”与“面”关系 ,就是坚持典型示范带动的原则,抓好试点,探索经验,实现以点带面,全面发展(4分)

34(8分)、(1)辩证法观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4分)。(2)列举出1——2位名人敢于面对挫折,勇于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事例(4分)